▲論壇邀請產學專家共議趨勢(照片由左至右為:中國文化大學教授羅文坤、電通傳播集團媒體投資總監黃慧娜、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院長郭文平、台北市媒體代理商協會理事長、台北市廣告公會常務理事盧人瑞、分眾傳媒總經理林境寬、禾多移動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銘世、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系主任楊錫彬)
圖、文/東森房屋提供
隨著新興媒體與短影音快速成長,一般受眾的注意力卻逐漸趨於分散,如何在有限時間內聚焦曝光成為廣告主最大挑戰。日前由中國文化大學新聞暨傳播學院主辦的「台灣媒體發展與廣告市場論壇」中,多位產官學界代表針對媒體消費趨勢與廣告產業轉型進行深入交流。其中「電梯廣告媒體在社區行銷中的獨特效益」獲得現場來賓的一致認可。
分眾傳媒總經理林境寬表示,近年電梯廣告已成為社區行銷中最具效益的平台之一。傳統數位廣告仍依賴演算法投放,分眾屏幕廣告則是透過AI大數據分析後,在生活必經場景中精準接觸受眾。透過「黃金視角」的高頻次接觸,結合程序化購買與 AI 技術,提升廣告投放的效率與準確度,真正為廣告主達到「降本增效」的效益。林境寬總經理強調,分眾傳媒正積極推動轉型與創新,尤其電梯媒體在房地產、零售等產業中,確實能帶來具體銷售成果,未來的分眾廣告不僅僅是曝光,更將延伸為用戶生活大小事的互動入口。
▲分眾傳媒總經理林境寬表示,分眾屏幕廣告透過「黃金視角」的高頻次接觸,結合程序化購買與 AI 技術,提升廣告投放的效率與準確度,真正為廣告主達到「降本增效」的效益。
台北市媒體服務代理商協會理事長盧人瑞分享,新興媒體使不同年齡層的消費習慣逐漸趨同,特別是短影音與社群平台的強勢崛起,使得受眾注意力高度分散,這一觀察正凸顯電梯媒體「準強迫式接觸」的價值。電通傳播集團媒體投資總監黃慧娜也表示,戶外媒體近兩年逆勢成長近兩成,動態螢幕與 AI 精準投放逐漸普及,街頭景象正朝向「沉浸式廣告場域」演進。AI 能透過人流辨識與數據回饋提升投放效益,因此「AI與程序化購買結合」的趨勢將是戶外廣告發展關鍵。
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楊錫彬主任指出,AI 正在全面重塑廣告行銷產業。隨著生成式AI的普及,除了降低人力成本,廣告將更具互動性與沉浸感,未來的廣告競爭力將著重「數據 × AI 技術 × 在地創意」的結合。同樣來自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的羅文坤教授也指出,全球廣告產業已進入「場景即媒體」的新階段,廣告競爭不再只是媒體購買,而是「注意力」與「場景體驗」的爭奪。電梯媒體能在日常生活中製造驚喜與高黏著度,並具備社群擴散的特性,這正是分眾模式能突破傳統媒體侷限的重要原因。
林境寬總經理表示,結合業界的實證與學界理論,我們相信電梯媒體已經證實其獨特價值,而 AI 技術的導入將使其進一步進化,從高效曝光走向全方位的互動與交易閉環,成為未來廣告產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。